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推动12个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脱贫攻坚新闻通气会

发布时间:2019-11-20 10:43:52
【字体: 打印

省市场监管局帮扶12个特色产业生产企业

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的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决策部署,围绕我省12个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将监管和服务并重,聚焦产业服务,落实主体责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助推我省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一、聚焦产业服务,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发挥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扶持和监管方面的作用,为我省特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准入条件,对许可下放事项开展检查,严格要求各级许可部门按照许可下放事权实施许可、严格按照许可准入条件实施许可,严禁增加许可前置要求。二是印发《贵州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全面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通过清理取缔一批非法加工的黑窝点、规范发展一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转型提升一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转型为食品生产企业,引导我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针对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特点及食用菌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举办“食用菌制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指导企业申请食用菌生产许可,规范我省食用菌制品生产加工行为,提升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聚焦智慧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通过追溯体系建设,创新食用菌“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助力产业发展。一是延伸监管链条。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协作,在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贵州省食用菌制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打通食用菌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追溯最后一公里。二是建强监管平台。通过追溯平台建设,初步实现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追溯、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的有效管控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方式。三是找好监管接口。利用微信应用的广泛性特点,开放追溯平台端口,利用二维码技术,通过微信扫码,消费者即可获知所购买商品的进货查验、生产加工过程及产品出厂检验等信息,提升产品透明度,为“黔菌出山”提供了可靠的品质保障。

三、聚焦最严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最严格的监管就是对企业最好的服务,在新的发展时期,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加强监管就是为了营造更公平、更公正、更安全的市场环境。一是对酒类、肉制品、辣椒等重点、高风险特色食品类别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治理和化解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从源头上解决有害物质从原料、生产加工过程、包装材料、容器管道等迁移进入食品带来的安全风险,防范行业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二是严格落实日常监督检查要求,要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企业风险等级确定的监管频次实施日常监督检查,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市(州)局采取“双随机”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抽查,重点检查风险等级为C级、D级的企业,同时检查县(市、区)局落实监管责任情况。三是对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质量安全知识开展监督抽查考核,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通过“食安员抽考APP”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通过抽考活动倒逼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学习食品安全知识,促进企业管理人员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省市场监管局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12个特色产业发展新闻通稿

推进有机产品认证 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有机产业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要求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基因工程生物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有机产品。贵州生态优美、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有机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的12大特色产业,省市场监管局通过示范创建引领、利益分享推进、定点帮扶引导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12个特色产业有机产品认证深入开展,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19年9月,在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的12个特色产业中,全省有424家组织共获得559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基地面积53万亩,认证产量6.3万吨。其中,有机茶发展最好,全省共有189家组织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94张,认证面积17.8万亩;油茶、精品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产业有机认证发展较好,认证面积分别达12.4、10.5、3.6、2.7万亩。食用菌、生态畜牧业、石斛、竹、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等产业有机认证面积尚未超过2万亩,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示范创建引领。自2011年国家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以来,我局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有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引导推进各地建立有机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完善激励措施,大力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截至2019年9月底,我省累计获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15个,创建区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其中11个是国家级贫困县。通过示范创建,带动全省有机产业快速发展,全省564家组织共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494张,证书数位列全国第二,同比增长24.4%,有机产品认证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带动全省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二是利益分享推进。有机产业的发展,如何让广大农户在发展中分享有机产业成果是关键。近年来,各地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连接分享机制,在有机产业发展的同时,让广大农户从中受益。

三是定点帮扶引导。我局组织开展“一对一”定点帮扶,深入锦屏、册亨、晴隆、望谟、紫云、纳雍、赫章等全省深度贫困县,组织技术专家为有机产业企业开展技术辅导和培训,为企业面对面解决有机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助推有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组织技术机构对深度贫困县开展帮扶指导,指导各地扩大区域有机产业规模。组织开展12个特色产业有机认证产品风险监测,对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进行抽样,开展15个参数的农药残留风险监测,认真研判有机认证产品主要风险,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监管,助推有机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关于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新闻通气会发言稿

微型企业发展服务处

(2019年11月20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为助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民众创业热情和市场活力,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 2012年从财政资金直接补助、税收贡献奖励、贷款支持三个方面制定了发展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归纳起来就是扶持微型企业发展“3个15万元” 政策。

下面,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局2019年充分运用“3个15万元”政策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及助力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微型企业发展的情况。

一、严格落实“3个15万元”政策,积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

从今年“3个15万元”政策的执行情况看,1至10月,全省累计财政补助资金直接扶持发展微型企业9967户,带动就业49542人。其中,扶持发展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微型企业3937户,占扶持总数的39%,带动就业22230人,占带动就业总人数的44%。

在财政补助落实上,2019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10亿元(省、市(州)、县(区)按照7:1:2比例承担)用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其中8亿元用于直接补助。截至目前,省级财政直接补助资金已拨到县级财政4.1亿元,占省级应承担扶持资金(5亿元)的82%。

在贷款支持落实上,2019年1至9月全省共有12013户微型企业获得“黔微贷”等金融产品贷款46.1亿元。其中单独贷款扶持微型企业5576户。

二、充分运用“3个15万元”政策,扶持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微型企业发展。

2019年1至10月,全省充分运用“3个15万元”政策,累计财政补助资金直接扶持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微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503户,带动就业2192人。其中,扶持生态畜牧产业的微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21户,扶持蔬菜产业的微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13户,扶持其余9个特色产业的微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69户。

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扶持工作。

一是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2019年全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按照直接补助和间接补助相结合、“成熟一户,扶持一户”的原则,全省计划扶持发展微型企业23000户。其中,财政资金直接补助扶持发展微型企业17000户,单独贷款间接扶持发展微型企业6000户以上,让“3个15万元”扶持政策惠及更多微型企业。

二是着重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进行优先扶持。着重引导和鼓励重点群体创业,对农村创新带头人、农村能人、返乡下乡人员、退役军人、种养殖大户在贫困地区创办的微型企业优先纳入扶持;着重鼓励微型企业稳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1人以上就业的微型企业,优先纳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企业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易地扶贫搬迁户的,优先纳入扶持范围。盯紧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好顶层设计,把12大产业和智慧旅游、山地旅游、养老服务等大健康产业作为优先扶持的范围。

三是加大对贫困县(市、区、特区)的扶持倾斜。对16个深度贫困县扶持微型企业2040户,县级财政不再匹配补助资金,由省市两级分担。

四是完善 “黔微贷”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承贷银行加大对微型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今年仍从省级财政资金7亿元中提取2亿元用于“黔微贷”金融产品的风险补偿。

四、“3个15万元”政策扶持效应得到持续释放。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2019年1至10月,全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企业532户,占直接补助扶持总数的5%;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就业4317人,占带动就业总人数的8%。

二是带动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19年1至10月扶持发展微型企业15543户(其中:财政补助资金直接扶持发展微型企业9967户,单独贷款扶持微型企业5576户),占新增私营企业数的14.48%(新增私营企业10.735万户)。

三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扶持微型企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1至10月直接补助扶持第一产业微型企业2852户,带动就业16788人,分别占总数的 29%、34 %。扶持第二产业微型企业1406户,带动就业7076人,分别占总数的14%、14%。扶持第三产业微型企业5709户,带动就业25678人,分别占总数的57 %、52 %。

四是聚力稳就业焦点,重点人群扶持力度加大。2019年1至10月扶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29837人,占带动就业总人数的60%;吸纳妇女创业就业19691人,占带动就业总人数的40%;吸纳少数民族创业就业12747人,占带动就业总人数的2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下一篇:

抖音

微博

微信

头条

关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