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贵州省
质量发展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
《2023年贵州省质量发展状况报告》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龚文静 :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贵州省质量发展状况报告》相关情况。
我们邀请到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胡帮军向大家介绍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主任姜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材料工业处处长毛旭峰,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副处长冯超。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胡帮军副局长介绍《2023年贵州省质量发展状况报告》相关情况。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胡帮军:
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对大家长期以来对贵州质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有序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加强年度评估分析,贵州省质量强省和知识产权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标准化院,在39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州)质量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的支持下,编制了《2023年贵州省质量发展状况报告》。报告主要收录了2023年度贵州省质量总体状况、质量政策措施、质量基础建设、质量治理环境、质量品牌成效等五个方面的数据,并提出了质量提升的建议。报告发布旨在为贵州质量强省决策提供参考,为贵州质量工作画像提供素材,为广大群众了解贵州质量政策提供便利。下面,我介绍一下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全省质量状况保持平稳
产品质量方面,工业产品不合格率4.7%、食品合格率99.02%、药品合格率99.86%,农产品合格率99.7%,与去年基本持平。贵州省成为全国医疗器械警戒工作试点省份,贵阳市、六盘水市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工程质量方面,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高速公路质量抽检合格率98.47%。
服务质量方面,生活性服务质量76.86分、生产性服务质量77.77分、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79.19分,总体处于“比较满意”水平。
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全省247个地表水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4%,88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7%。
二、质量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质量政策措施更加协同。召开2023年贵州省质量发展大会。全省“六大产业基地”相关规划中,质量政策更加突显。全省9个市州均出台了质量强市(州)工作方案。质量、“双打[ “双打”: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知识产权、食品、药品等5项考核,整合为质量强省综合考核,进一步理顺机制。完成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条例》《食品安全条例》等政策法规,《质量监管领域全省联动执法机制》《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质量政策正式印发。
二是质量投入渠道更加丰富。统筹经费1.09亿元保障“双打”工作开展,严守质量安全底线。“黔质贷”专属金融产品在六盘水市首推实施,为质量认证企业授信2.75亿元。开展普惠金融信用评价体系改革试点,发放信用贷款1.82亿元。创新首席质量官“揭榜挂帅”形式,从363个推荐项目中精准实施质量发展项目33个,撬动社会质量投入3.01亿元。
三是质量政策宣传更加有力。拍摄全省质量强省建设宣传片,开展质量强国微视频征集活动和“质量月”主题活动。策划开展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质量沙龙”活动,推广分享质量奖获奖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全省质量工作消费者满意度得分77.25分,经营主体满意度得分79.05分,均稳步提升。
三、质量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一是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打造全省统一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线上平台,实施质量基础设施科技创新项目54个。全省累计投入3428万元,建成线下服务站点88个,解决质量难题214个,帮助企业增收4.2亿元。
二是强化计量基础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白酒产业计量中心(贵州)、国家大数据信息安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申建工业基础件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2项,检定计量器具7.86万台,合格率94.8%。
三是突出质量标准引领。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3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33项,下达地方标准揭榜挂帅项目50项,发布地方标准79项,建设14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
四是升级认证检测服务。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组织427家机构服务企业9785家,解决质量问题634个,研制检测标准130个,申请技术专利82项,提升产值2600万元。开展检验检测机构6项省级能力验证764家次,合格率94.6%,
四、质量治理效果不断显现
一是重点监管有力。深化食品“守查保”行动,处置风险隐患5.99万个。与五个省(区、市)签订酒类执法打假合作协议。建立药械网络销售监管协作机制,与四个省签订《药品检查机构协同合作备忘录》。督导3.05万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配置安全总监(安全员)6.74万人。强化醇基液体燃料、液化石油气风险监测分析,抽检15个品种1417批次产品,问题检出率19.9%。审查建筑工程项目6069个,发现违反强条366条次,68家勘察设计企业移交执法部门。
二是智慧监管有招。完善贵州“互联网+监管”系统,汇聚26个部门监管数据2.87亿条。完成智慧市场监管平台总体架构设计,汇聚14个业务系统全量有效数据。建成医疗器械注册(备案)人信用档案,基本实现省级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创新建立特种设备“双防双控”智慧监管体系,防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建立省外检测机构信息备案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信息化系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智慧监管体系逐步成型。
三是执法打假有效。2023年,全省查办侵权假冒案件10178件,罚没金额4878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23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人。“昆仑2023”专项行动,侦破8起重特大案件。“剑网”等专项行动,查处版权行政案件74件,涉案金额4600万元。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立案1766件,查获假劣农资122吨。
五、品牌培育合力持续增强
一是品牌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实施加强品牌发展三年行动,出台大力打造“贵系列”品牌的实施意见,完善贵州精品培育评价体系,建立泛珠区域重点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名录,打造酱香白酒遵义产区认证和赋码工作,打造“遵品”认证赋码线上平台,推动各市(州)政府设立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会。制定实施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中华老字号复核通过9家,新认定贵州老字号25家。
二是品牌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贵人服务”“多彩贵州·最美高速”服务品牌宣传、特色劳务品牌评选、“多彩贵州风·黔酒中国行”品牌推广等活动。深入实施“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5个区域商标和8个企业商标,入选全国首批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全省商标注册50.38万件,有效外观设计专利18714件。累计认定驰名商标64件,地理标志4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54个。
三是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贵州射电天文台中国天眼(FAST)团队进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名单,贵州航天电器进入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名单,国家最高质量品牌荣誉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评第四届省长质量奖和提名奖。全省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参评企业平均品牌强度694分,平均品牌价值达16.6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发挥质量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有力的质量支撑。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龚文静 :
感谢胡帮军副局长的详细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质量报记者: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质量支撑和品牌建设,请问有哪些贯彻落实措施?谢谢!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胡帮军: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是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关键之年,按照市场监管总局提出的发挥质量强企强链强县的作用,加强质量支撑的总要求,省质量强省和知识产权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有关部门,系统谋划今年质量支撑和品牌建设工作,归纳为“三个三”。
一是以“三个抓”强统筹。
一是抓质量强省综合考核。科学谋划考核方案,聚焦市州层面,推动各地党委政府,将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大投入,确保全省动起来。二是抓质量强省工作部署。制定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县和品牌建设4项行动工作要点任务60项,印发《贵州省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5年)》,出台贵州精品培育工作方案,形成各部门参与质量品牌工作、一盘棋推动落实的局面。三是抓地方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产品合格率、产业质量竞争力、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满意度、质量工作满意度监测评价。创新利用好评价结果,以评价数据服务质量强企强链强县申报。
二是以“三个点”强落实。
一是聚焦问题点,靶向施策抓落实。截至目前,已向全社会征集到共性质量问题建议26条,“省级质量发展项目”116个,撬动质量资金投入10.86亿元,并着手汇总质量问题清单、质量重点攻关项目清单、质量政策工具清单,将以“揭榜领题”模式,确保“三强”工作实打实落在项目上。二是聚焦提升点,链上发力促提升。重点围绕白酒、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航空产业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入专业技术机构,匹配服务资金,开展质量赋能,推广质量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体系,以省外专家团队为主,直属省院专家团队跟进学习的模式,以点扩面,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质量联动提升。三是聚焦指标点,持续用力育强县。结合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质量强县评价指标,推动仁怀市、贵阳高新区、大龙经开区、盘州市、福泉市、新浦新区等地系统施策,培育申报质量强县。
三是以“三个圈”强支撑。
一是构建质量要素融合圈。联合省有关单位,共筑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力打造质量要素聚集地。聚焦重点产业,联合高校、龙头企业以及技术机构,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4个,支持重要质量控制设备智能化升级,关键质量技术环节联合化创新。二是构建质量拓展朋友圈。实施质量基础设施拓展伙伴计划、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开展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推动更多拥有CNAS认证实验室的企业,入驻“一站式”服务平台,解决困扰中小企业的数据和仪器等资源共享问题,丰富“产业情报大脑”数据库。三是构建质量提升生态圈。依托贵州精品培育工程,以9个市州组建完成的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会为纽带,以上千家优质会员企业为主力军,高效组织质量强链现场推进会,探索质量品牌专家、首席质量官点对点驻企帮扶模式,培育贵州精品50个,带动“贵系列”品牌打造,加快形成县县有精品的局面。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据了解,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开展贵州精品培育行动,培育区域品牌”。请问如何推进贵州精品培育工作?谢谢!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胡帮军:
谢谢您的提问。贵州精品培育工作目前已正式启动,《贵州精品培育工作方案》已于近日正式印发。
关于申请的步骤。全省各行业企业(组织)申请参与贵州精品培育只需三步:一是从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品牌可持续发展、品牌质量基础、品牌融合等维度,开展自我评价;二是参与由市场监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免费公益性品牌价值评价;三是按照市州实地评价结果和品牌诊断建议,改进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
关于申请范围。省域内生产加工制造并以实物为载体的产品品类品牌、省域内为实体经济和消费者提供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本地服务品牌均可参与贵州精品培育评价。省市场监管局将综合考量所在行业品牌强度和品牌价值总体情况,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各地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建立贵州精品培育目录,按梯度组织实地评价和指导帮扶,形成产品和服务品牌成熟一个即推荐一个的动态工作机制。
关于成果运用。贵州精品培育成熟的品牌,将向“贵系列”“贵州老字号”等推荐,并作为省长质量奖评选和质量融资征信的重要依据,促进全省品牌“一盘棋”统筹,有机融合发展。我们也将持续跟踪开展品牌价值评价,衡量贵州精品培育效果,并会同相关单位,加强与外省精品品牌的区域合作,拓宽贵州精品市场,推动更多贵州品牌参与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和榜单发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贵州日报记者:当前我省正在加快建设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请简要介绍一下我省目前产业发展情况。围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我们有哪些政策支持,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呢?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材料工业处处长毛旭峰:
答: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省强力推进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120亿元增长至2022年532亿元,年均增速达102.7%,连续三年实现翻番。2023年,克服产品价格大幅回调等冲击,完成工业总产值695.0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超过1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8%;
二是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引进宁德时代、比亚迪、湖南裕能、深圳盛屯等头部企业入黔发展,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安达科技等本土企业迅速成长并成功上市,在业界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
三是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全省已形成动力电池产能37GWh;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45万吨;磷酸铁产能93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10.8万吨;钴酸锂产能0.3万吨;锰酸锂产能1.7万吨;负极材料产能37.4万吨;电解液产能5.3万吨,较2020年实现大幅倍增,有效支撑我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为更好适应当前发展环境、产业前沿和我省产业基础新趋势、新变化,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实施意见》,分别从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措施。《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发展双赛道,对加快推进“电动贵州”建设,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将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落实落细“一图三清单”。以链式招商为主线,细化完善产业链图谱,指导地方动态更新项目清单,加快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二是强化“链主”带动作用。加快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服务产业,补齐要素短板,增强发展动能;
三是紧盯补链延链强链。有序谋划招引电池制造、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4月20日至22日,贵州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贵阳举办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承接电解液、隔膜、储能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持续培育壮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
四是持续提振产业竞争力。为有效降低重点园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综合能源成本,推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我们已针对“一核两区”重点开发区制定针对性方案,探索通过多能互补降低园区企业综合用能成本,持续提振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信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近期,大型桥梁纪录片《越山河》在央视热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否介绍一下在推进贵州公路桥梁建设高质量发展方面都有哪些好的做法?
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主任姜凯:
谢谢您的提问。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贵州交通建设必须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贵州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精彩蝶变,离不开桥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总结近年来贵州山区峡谷桥建设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体系建设。
依托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开展山区公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桥梁专项行动,研究桥梁耐久性退化机理,形成了《山区公路桥梁耐久性施工质量控制指南》《山区公路桥梁耐久性设计指南》《山区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指南》《公路钢结构桥梁养护管理技术指南》《山区公路桥梁耐久性检测与评估技术指南》等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和标准,为持续提升桥梁建设标准化水平、着力打造贵州“平安百年品质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交通人攻克了山区峡谷桥梁建造环境复杂多变、大型设备和传统工艺无法施展、生态环境脆弱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山区峡谷建桥技术“全面领跑”:首创“空腹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建成“世界第一”跨径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北盘江大桥;首创“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桥梁拆建一体化工艺,应用于G320花鱼洞大桥,成为世界桥梁绿色建造的典范;首创“中塔塔梁铰接、边塔竖向支撑结构体系”,支撑“世界第一”混凝土高塔—平罗高速平塘大桥建设。2023年底,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15座桥梁共计获25项国际国内大奖,其中4座桥梁获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三是坚持人才引领。
贵州交通始终坚持人才引领桥梁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一批掌握山区峡谷桥关键核心技术、领跑行业前沿的工程师,2024年1月19日,行业依托贵州交建集团组建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荣获党中央、国务院首次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是对贵州致力于山区峡谷桥梁建设最大的认可和褒奖。
四是坚持业态融合。
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带动沿线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挖世界级桥梁资源,积极探索世界级大桥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出了坝陵河大桥、平塘大桥、花江大峡谷大桥等桥梁融合的旅游新地标,逐步实现了桥旅融合1.0版到3.0版的蜕变升级,形成了让世界级桥梁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的经典范例。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商报记者:今年省委1号文件多次提及农业品牌关键词,能否介绍一下贵州省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副处长冯超:
感谢您的提问和对农业品牌建设的关心。2023年在各方支持下,我们进行了系列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今年的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成效可以归纳为“五个一”:
发布一批目录。去年中国品牌日上海主会场,首次发布《贵州农业品牌目录》80个区域公用品牌,中外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举办一场发布会。去年7月,举办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活动,反响热烈。
组织一次境外展。去年8月,首次组织贵州农业品牌展团参加香港美食博览,现场展示、专场推介全省16个区域品牌近50家授权企业产品,达成销售意向超600桩。
推动一批跨界创新。指导跨界开发“安慕希—修文猕猴桃酸奶”热销京东。春节期间,十强品牌联名“CCTV.物产中国”IP登陆央视,贵州黄牛联合央广传媒推出“礼遇中国”大礼包出圈。
夯实一批品牌基础。支持标准制定示范项目55个,新增绿色有机GAP认证县区48个,名特优新登记超145个。支持品牌包装创新项目20个。目前“圳品”认证企业21家、产品66个。
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发力,2023年全省农产品上行同比增长超20%。新增修文猕猴桃、麻江蓝莓、三穗鸭3个全国农业品牌精品,累计数排名西南第1、全国第6。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全媒体宣展活动贵州作为始发站。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品牌强农作为质量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久久为功、常抓不懈,重点落实“四个推动”:
一是推动省委省政府农业品牌部署落地。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打造10个区域品牌、30个企业品牌、100个优质产品品牌,推广贵州黄牛、“两红三绿一抹”、兴仁薏仁米、大方天麻、三穗鸭等品牌,力争2个以上进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二是推动品牌农产品上行增量。
依托农业品牌目录组建农产品电商“货盘”,推进500余个SKU品牌农产品进入抖音“精选”、腾讯“优选”。设立农业品牌推广流量池,深化“贵品推荐官”“贵品出山”IP,精准导流促成转化,助力农民增收。
三是推动品牌主体对接目标市场。
以茶叶、辣椒等产业为重点,以出口企业、出口备案基地为抓手,通过第三方指导,推动品牌主体有效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开展“长三角”“珠三角”市场调研,指导重点企业精准开发加工品,让更多“贵品”出山。
四是推动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
组织品牌主体参加中国品牌日、中部农博会、国际农交会等全国重要活动,以及茶博会、辣博会和天麻节等省内重要活动。统筹线上线下资源,大力宣传推介,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
我的回答就这些,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龚文静 :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市场监管局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也谢谢媒体的各位记者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