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4070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4070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发布时间: 2021-05-11 09:55 字体:[]

省卫生健康委:

民建贵州省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贵州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对策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但与此同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疫情防控的短板和不足,比如最初应对时的重视不足,检测能力不足,后期常态化疫情防控思想松懈等等,提案对此进行了指出,也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我局完全赞同,并就提案中指出的加强市场监管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工作措施 。

一、市场监管部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加强市场监管筑牢防控防线工作情况

(一)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闻令而动,压实责任。面对突然而至的疫情,我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系列部署,及时安排部署,迅速行动,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一是突出政治责任,强化安排部署。在121日上午省委召开研究部署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常委会后,下午即召开党组会传达部署,决定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价格监管等17个工作组,抽调精兵强将专职办公,共下发疫情防控有关通知75份,聚焦疫情期间哄抬价格热点问题,对加强市场巡查、突出案件查办、提高违法惩戒、完善惩戒机制等进行系统部署和实时调度。省、市、县和基层分局上下联动,放弃春节休假,连续奋战在市场监管一线,先后出动执法人员32.95万余人(次)。二是压实监管责任,强化市场巡查检查。将网格化巡查责任分解到点到岗到人,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性地通过市场监管APP,对药店、诊所、商超、便利店、小门市等场所进行全面巡查,检查经营场所87.25万家(次)、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18.98万家(次)、食品经营单位56.4万家(次)。强化与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监测、检查和处置联动机制,对网络监测发现的案件线索,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调查核实,对涉嫌价格违法的迅速立案查处。约谈大型电商平台负责人,督促加强对平台内入驻企业的监督管理。精准研判价格形势,每日收集汇总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和医用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用品价格,掌握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为定位价格执法重点提供重要参考。三是包保督查,确保落地落实。实行班子成员带队的包保督查,主要负责同志大年初一率队到大型超市、药店对防控用品价格开展检查,由局领导同志带领9个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市州进行包保督查,深入农(集)贸市场、商超、药房药店等场所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抽调45名办案骨干组成10个督查组固定市州进行常态化督查,深入49个县(市、区),对发现的查办案件少、线索处置慢、不落实防控期间从重从快处罚要求等问题现场督导整改。约谈18个县(市、区)局,向7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发送行政执法督办检查建议函。按照省政府和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安排,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商务厅、贵阳海关等部门,三次开展督查暗访,督导各地按要求抓好疫情防控和冷链食品排查工作。

(二)牢牢守住市场安全底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打造行政执法、部门协同、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市场安全秩序总体稳定,守住了决不因价格和质量影响疫情防控的底线。据有关部门价格监测显示,疫情以来我省蔬菜、粮油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波动不大,防控用品价格平稳有序。一是提醒告诫,强化行业自律。向全省306余万户市场主体发布价格自律公告,并组织省消协、省个协倡导广大消费者、经营者服从疫情防控规定,遵守价格法规。全国首批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抓取全省140余万户批发零售市场主体,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点对点发送提示短信329万条;全国率先要求经营者将18类涉及疫情防控的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进销货价格张贴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接受社会监督。召开价格稳控方面提醒告诫会议80余次,要求经营者和相关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稳控价格和保障质量。二是重拳出击,强化执法办案。通过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省局“两微”和官网等发布案件线索征集公告,鼓励全社会提供哄抬价格案件线索。建立执法办案日调度机制,每日分析梳理各地立案、听证、处罚、移交司法等情况,做到重大案件全程跟进、疑难案件实时指导、一般案件跟踪调度,案件实行挂牌督办,确保做到依法结案快、处罚重、移送准。全国率先向总局提供外省厂商哄抬价格证据材料,为总局部署专项行动提供重要线索,并抽调精干力量参与总局专案组。全系统查处疫情相关案件16047件,全省88个县区执法办案实现全覆盖,其中罚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案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对贵阳侗润堂连锁药店哄抬口罩价格处罚180万元的案件,得到公安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的关注和肯定。强化联合惩戒,对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药店药房严重违法行为,积极协调医疗保障等部门,采取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吊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惩戒措施;建立健全与公安机关疫情防控期间移送查处案件线索机制,对涉嫌严重价格违法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依法迅速移送公安机关,形成了联合打击、多层次打击的工作格局。三曝光警示,突出违法震慑。组织媒体高频次发布八批32起典型违法案例,新华社、人民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2家中央级媒体予以报道;今日头条、澎湃新闻、凤凰网等近3000家网络媒体,以及13家省内主流媒体刊发推送,网络总点击量超过15亿,其中217日以“再现百万罚单”为题公布的典型违法案例网络点击量超过5.4亿次,位列全省新闻网络点击量第一名。在全国首家通过短信公益广告形式对全省4400万手机用户全覆盖发送曝光违法典型案例,真正打疼了违法经营者,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三)强化防疫物资供应和监管,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认真履行防疫物资供应和监管职能,强化服务理念,保市场主体,维护民生需求,为防疫大局提供坚强有力的物资保障。一是靠前服务,强化防疫物资保障。全过程指导做实生产准入保障,在全国首批开辟防控类医疗器械注册评审审批绿色通道,指派专人全程指导企业,合并注册及许可检查流程并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实施容缺审批,给予应急生产的批复,允许企业使用简易包装在省内销售和使用,发放口罩、防护服、红外额温计等应急生产许可批复96张。全天候检测提供技术服务,为防控产品生产企业全力提供标准、检测、计量等技术支持,阳向东局长亲自带队现场帮助贵州千叶公司解决技术标准和检测等难题,企业当天拿到转产医用护目镜“路条”,第二天就开工生产,产品迅速送达湖北省鄂州市对口支援抗疫前线;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作为全省唯一的口罩和防护服检测机构,全员上岗加班加点完成口罩、防护服等及其原材料检测223批次;省计量院24小时加班加点完成将军山医院急需的65个病房“负压差”检测数据;向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争取政策,开通物品编码绿色通道,免费防企业提供24小时快速赋码服务。全链条监管保障质量安全,对新建和转产防控产品生产企业,每家派驻一名监督指导员,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等各方面问题,并指导其落实从原材料采购、车间生产、产品出厂等全链条合规的主体责任和严格出厂检验与放行的各项要求,确保生产质量安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对我省口罩监管情况进行了专门报道。二是专项整治,强化防疫物资质量。会同省公安厅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省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隐患,全面整治生产、流通、消费、出口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深化防疫物资保障监管工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共出动执法人员15674人次,检查全省口罩、防护服、红外体温计(额温枪)、熔喷布、无纺布、红外传感器等防疫物资生产、经营企业6810家次,共立案口罩案件376件、处罚329件,罚没金额1088.0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1件。

(四)发挥职能优势,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认真履行疫情防控责任,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是推动出台并严格落实营业场所关停等疫情防控措施。代省政府起草了《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营业场所监管的通知》等有关文件,抓实抓细营业场所关停工作。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排查农贸市场、超市等各类市场,禁止销售野生动物,配合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关闭花鸟市场。积极配合各地防控办制定关停措施,督促做好营业场所关停工作。共关停六类营业场所共12.4587万户。在疫情好转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按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有关部门,及时调整,分批有序放开各类营业场所。二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和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全国人大决定,切实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力度,依法查处非法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滥食野生动物以及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行为。加强与林业、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突出饲养、繁育、运输、出售、购买等环节,加强检验检疫力度,对竹鼠、獾等可能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在其饲养繁育场所实施封控隔离,严禁对外扩散,禁止转运贩卖。共检查各类经营场所482718个次,检查经营户2051034户次,监测电商平台(网站)18814个次。督促下架(删除、屏蔽)野生动物交易信息2条。受理相关投诉3件。查办野生动物违法案件1件。三是组织开展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消杀。与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通知和消毒指南。要求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会同卫健、商务、城市管理等部门和乡镇、社区(街道办),对全省农贸市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商场超市、冷冻冷藏经营场所、大型仓储场所集中开展防疫消杀。加强巡查检查,督促市场开办方、食品生产经营者、餐饮企业、冷冻冷藏经营者、大型仓储经营者全面落实防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消杀,定期对经营场所进行消杀。共完成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消杀541万家/次。四是强化零售药店销售退烧药管控。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认真组织落实所有零售药店销售退烧药,必须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生处方销售,并对退烧药购买人和使用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及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进行登记,并引导患者到就近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全省药店登记购买非处方退烧药人数为289633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人数23146人。药店登记购买处方退烧药人数为51138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为13725人。五是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冷冻冷藏肉品风险防控联合工作机制和进口冷冻食品全链条监管防范机制,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贵阳海关等部门,自8月起,在全省共采集相关样本7649份,经检测均为阴性。加快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建设,于1218日上线试运行省市场监管局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并实现与市场监管总局平台对接。紧急排查有关涉疫食品,排查处置来自厄瓜多尔的冻虾6210.45公斤,组织铜仁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来自湖南的涉疫牛腩及相关人员开展核查处置。全面开展冷链食品风险排查,排查冷库、食品生产加工、商超、农贸市场、冷冻冷藏食品经营等各类经营主体7379户次,完成食品抽检1930批次,责令整改61户,立案查处6件。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一)做好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消杀工作。按照《关于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的通知》要求,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市场开办方、食品生产经营者、餐饮企业、冷冻冷藏经营者、大型仓储经营者全面落实防控主体责任,会同卫生健康、商务、城市管理等部门和乡镇、社区(街道办),进一步做好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消杀工作。   

(二)做好进口冷链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进口和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冷链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各类经营生鲜、冷冻畜禽水产品及其制品的集中交易市场(含附属冷库)、专业冷冻冷藏库房、超市以及畜禽水产品制品生产企业和畜禽水产品使用量大的餐饮服务场所为重点区域,进一步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监管工作,坚决守住新冠肺炎病毒输入疫情风险防控底线。

(三)做好零售药店销售退烧药管控工作。按照《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全力做好零售药店销售退烧药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零售药店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零售药店对照《退烧药品参考目录》梳理所经营药品的品种目录,精准落实管控要求。对前期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零售药店,要跟踪检查,督促整改,确保退烧药销售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四)做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积极会同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帮扶服务,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确保稳定供应。深化防疫物资质量监管工作,全面排查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隐患,全面整治生产、流通、消费、出口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继续加大查处力度,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价格违法、虚假认证等违法经营行为。

(五)做好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工作。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密切关注粮油肉禽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加强与同级发展改革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收集掌握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数据;重点加强对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和口罩、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经营户的提醒告诫和价格巡查检查,及时受理处置价格举报投诉,严肃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2021511

抖音

微博

微信

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