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38号建议的答复
杨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强化监督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切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一是及时组织传达学习。省市场监管局及时对《条例》进行传达学习,并组织不同行业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积极宣传《条例》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听取各行业企业家对《条例》落实实施的期盼和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建议。二是及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结合市场监管工作实际,制定印发《省市场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意见》,围绕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供规范高效政务服务、强化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五方面内容,研究出台了28条政策措施,积极助推我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三是及时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司法厅、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工作方案》,按照“谁制定、谁清理”原则,组织指导各地各部门深入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市场主体注册登记便利度。一是全力推行“网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确保服务工作不断档。依托全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等信息化系统,深入实施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预约办、网上办、限时办,积极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全程通过网上办理登记注册业务。同时强调,申请人不便在网上办理的,可通过EMS邮政寄递材料申请办理,也可预约现场进行办理。通过进一步畅通网上办理渠道,明确专人值守,进一步提高办理效率、降低企业时间成本。二是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积极探索“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工位登记”“网络地址登记”等便利化登记改革,全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实施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围绕企业注销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建成并上线运行“企业网上注销专区”,实现企业注销“同步指引、一网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四是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动解决“准入容易准营难”问题。与全国同步启动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对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涉及我省的100个具体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逐一明确了改革方式,制定了具体改革措施。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建设完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系统,进一步支持“证照分离”涉企审批部门在线获取核验营业执照,精简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3.抓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各级各部门在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方面政策措施的行为,清理废除历年来涉及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秩序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给予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等各种市场主体公平的起跑线,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二是及时调整省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将各级各部门制度落实情况推动纳入省委改革办调度督查和法治政府考核事项,将存量清理纳入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目标责任事项;已于2020年5月22日组织召开省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全体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研究讨论拟建立起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评估办法、公平竞争审查重大争议协调处置办法等工作机制。三是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先后组织各市(州)、各县(市、区)分管文书工作秘书长、省直各厅局和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有关人员培训,先后派员赴观山湖、黔南州、省商务厅、六盘水市等地开展培训,共培训900余人。四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不间断加强指导,督促各地及时调整和完善审查工作机制,帮助解决审查中的疑难问题。截至目前,我省已实现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省市县政府全覆盖,并全部建立了自我审查工作机制;增量政策审查31439件,调整出台178件;清理存量政策29516件,其中调整305件、废止532件。
4.加强反垄断执法工作力度,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结合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畅通线索收集渠道,加强监管并及时依法查处行政垄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等垄断行为,维护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能公平公正的开展市场竞争;2019年度查处行政垄断案件3件、市场垄断案件2件,罚没金额达400余万元。。
(二)持续深入推进六大专项行动,强化政策落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开展政策落实专项行动。一是紧盯政策落地见效。再次梳理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通过贵州省中小企业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将政策推送给中小企业。为应对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起草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自3月11日起,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地、各部门在疫情期间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以及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并形成报告上报省领导。二是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自去年12月开始,集中利用四个月时间,委托第三方机构围绕“竞争环境、生产经营要素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四个方面内容对2019年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评估。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调度制度。从2020年2月24日起,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梳理汇总各地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请求国家层面解决的问题,形成政策措施建议报送国务院督查组,借此机会推动工作更好开展。四是积极开展线上培训。通过贵州中小企业网为全省中小企业免费提供线上培训服务,并通过各市州工信部门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局开设的网上培训课程。截至3月底,共推出疫情防控、政策解读、经营管理、投融资等课程44门。同时,将送政策“进企业、进商(协)会、进高校、进社区”四进活动纳入今年宣传重点。五是畅通沟通机制。重点通过“服务民营企业省长直通车”平台直接联系服务企业。截至目前,累计接到全省各地民营企业相关人员有效来电来信175件。通过电话回访,满意度在85%左右。
2.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专项行动。一是省领导持续开展联系服务企业活动。指导联系企业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研究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面临的防疫物资短缺、人员返岗、物流运输等问题,有效带动了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发展有关工作。二是有序调整服务企业。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对不宜再列为帮扶对象的企业进行调整,尽可能保证调出企业和调进企业所属行业、所在地区一致,确保联系服务企业工作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三是持续开展机关干部职工联系服务企业行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干部职工每人至少联系服务1户以上企业,共联系服务企业233户,贴身服务帮助企业发展。
3.开展降本减负专项行动。一是开展好各项价格收费专项整治工作。为贯彻执行国家电价降费、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开展了电网和转供电环节价格专项检查、涉企收费检查、物流领域收费检查、口岸收费检查、不动产登记领域收费检查等多项专项整治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切实为企业降本减负。二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制定出台了全面支持疫情防控税收“20条”措施。完成拓宽“非接触式”办税渠道,完善电子税务局网上申报功能。三是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全省已降低企业社保费率减负14.22亿元;新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后,全省已减免10万户企业社会保险费16.76亿元。四是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累计为全省社会和企业减负约412.77万元。五是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自2月17日起,全省高速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对ETC用户优惠通行费8189万元;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优惠政策优惠10027万元。六是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从2月1日起到6月30日,电网企业对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的执行工商业及其他电价类别的电力用户的电费,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预计可减少企业电费支出8亿元以上,惠及全省1.2万户大工业企业、113万户一般工商业企业。从2月22日至6月30日,对全省天然气非居民用户实行阶段性降低气价政策,涉及配气环节的降价措施追溯至2020年1月1日。此次阶段性降价可减少非居民用户用气成本约1亿元。
4.开展扩大民间投资专项行动。一是推进落实社会资本市场准入专项服务行动。进一步放宽民用机场、公路、铁路、水运、煤矿开采、油气勘探开发、配售电、基础电信运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市场准入,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二是落实好新兴民间投资领域培育专项服务行动。引导民间投资投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林业产业、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1000个重点民间投资项目中,农林牧渔项目95个总投资237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水利项目22个总投资63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4亿元;山地旅游业项目69个总投资686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21亿元。
5.开展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一是调整优化银企联系服务名单。将融资困难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的企业从名单中退出,吸纳新的企业列入名单,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企业,纳入名单给予重点支持。二是确保金融支持政策落地见效。梳理并研究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人民银行总行和我省各类专项金融政策,用足用好其中涉及民营经济的支持条款。
6.开展营商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一是开展营商环境考核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省营商环境改善情况开展考核评估,从评估结果看,我省营商环境排名相当于全球190个经济体的第58位,达到了全球中上水平。二是加强营商环境问题查处力度。通过暗访和深入企业走访座谈等方式,共收集到问题及建议线索20条,已全部转有关地方和部门进行办理。对19例典型问题在《贵州日报》公开曝光。三是开展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地。
(三)加强建设用地保障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土地供给矛盾导致的发展规模受限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1.深入改革,优化用地审批。省自然资源厅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和手续,按照法律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为开工前置条件的,一律不作为前置审批,凡能够下放的一律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按照统一报件资料、统一审查标准、统一办理时限等进行要求和办理,不因投资主体、资金来源的不同而对民营企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对待。一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2019年4月,印发了《关于优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审批手续办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试行)》(黔自然资函〔2019〕412号),率先将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规划许可合并办理,优化审批流程、简化报件材料,提高效率。二是积极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落实。将建设项目选址、项目用地预审合并统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不再单独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统一核发新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再单独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2019年,办理项目用地预审38宗(含转报办自然资源部预审5宗),涉及用地面积5.13万亩(含基本农田0.69万亩),办理14个项目选址规划许可。三是精简用地审批申报材料。对报送省厅审查的用地报件,取消标注项目用地(地块)范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县级人民政府关于征地补偿安置及社保措施落实情况说明、新增耕地合格证、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等报件材料。进一步精简用地审批材料,提升用地审批效率,推进企业项目用地快捷报批。
2.主动服务,做好用地保障。一是加强用地保障工作督导。建立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沟通对接机制,强化业务指导,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并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加强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和用地需求,及时组织申报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努力提高报件质量和报批效率,保障民营企业用地快捷报批。二是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管理改革新要求,省自然资源厅统筹安排年度计划、增减挂钩计划指标。对重点重大项目用地,按自然资源部规定安排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并申报核销。积极落实“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和深度贫困地区特殊用地审批规定等国家各类用地支持政策,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和应保尽保的原则,保障建设用地需求。2019年,全省获批用地共计502宗,批准用地面积22.06万亩,较好地保障了民营企业等建设用地需要。三是允许项目建设先行用地。对疫情防控及抢险救灾急需使用的土地,可根据需要先行使用,对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视作重大项目允许占用。对符合先行用地规定的重大工程,可按程序申报办理先行用地审批手续,保障依法用地。
3.抓好落实,用好支持政策。一是降低用地成本。民营企业生产、加工等项目用地,在符合集约用地标准的前提下,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但不得低于实际各项成本费用之和。二是完善土地利用方式。支持民营企业生产加工等项目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使用土地。2019年,我省以出让方式供应民营企业用地816宗,面积3.18万亩。三是加大盘活存量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的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征收土地价款。2019年,我省利用存量用地供应民营企业297宗,面积0.78万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围绕已制定出台的《省市场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意见》《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入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持续推进行政审批许可改革,推进市场监管行政许可事项协同办理,全面提升服务和监管效能,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活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强化信息共享,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有关工作,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对市场监管领域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分类改革,逐项细化具体改革举措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推进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明确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对应的经营范围规范表述,做好企业登记注册和许可审批的衔接。
(三)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优化普通注销制度,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完善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功能,实现企业注销业务“一网”服务,围绕企业注销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进一步推进注销登记便利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增强企业办事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继续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进一步压缩简易注销公告时间、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优化简易注销登记流程,为市场主体退出市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
(四)继续牵头做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一是组织全省各级各部门继续开展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工作。2月经省政府同意,已向全省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印发《贵州省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工作方案》(黔市监发〔2020〕6号),安排部署了新一轮清理工作,预计6月底完成。二是将继续积极组织开展全省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培训工作,提高各级各部门审查质量、规范审查程序,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
(五)继续开展转供电、涉企、燃气行业等方面价格专项检查。督促取消违法违规收费项目、落实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复工复产。目前已安排部署全省的转供电价格专项检查,预计于6月底完成;下一步还将组织开展涉企收费检查、燃气行业价格专项检查等工作。
(六)持续抓细抓实六大专项行动。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充分发挥职责职能作用,加大对已有政策进行梳理和落实力度,结合疫情影响,不断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强化政银企联动,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降低企业税费、用电、物流等成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着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七)用好用活政策保障民营企业用地需求。一是加强指导、主动服务。在土地报批工作中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继续要求市(州)、县(市、区、开发区)自然资源局(分局)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做好民营企业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工作,提高用地报件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快捷报批,保障民营企业用地需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稳定、民营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二是抓好培训、用好政策。2020年省自然资源厅陆续出台了《关于印发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做好土地精准供应盘活存量土地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保障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文件,下步将加大相关文件的学习培训,指导各地用好用活政策。三是尽职尽责、做好保障。将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设用地报批、土地供应、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中,加大对民营企业项目用地保障的服务工作,全力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用地需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20年5月29日
(联系人:唐代权;联系电话:0851-8585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