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第十三届人大第五次
会议第512号建议的答复
赵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互联网+监管”设施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内容答复如下:
一、我省市场监管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状
(一)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2017年,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设了贵州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日常监督管理、检查任务管理、监督检查管理、查询统计、移动端APP、执法人员动态跟踪和对外公众服务等。由于系统不稳定,功能不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应用,没有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贵阳市局、贵阳市南明区局、贵阳市云岩区局、贵阳市观山湖区局分别于2018年、2019年各自建设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数据没有同步到省局系统。
(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2020年,我局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含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环节(含销售、运输)、消费环节以及餐饮服务等环节信息,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全程可追溯等为目标,开展贵州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2021 年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在进口冷链食品追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实现全省推广应用。
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应用方面,截至目前,注册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生产经营者3981家,采集“首站”进口冷链食品登记信息8012条,非“首站”进货冷链食品登记信息11782条,个人购买冷链食品登记信息33616条,流出本省冷链食品信息20条。我省进口冷链食品追溯2021年得到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肯定。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用方面,我局采取“先行先试、重点推进、循序渐进、全面提升”方式,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推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截至目前,该系统覆盖全省3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5831户经营户,采集经营户进货商品信息26162条,开办者查验信息25912条,系统赋码25708个。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全省农批市场和入场销售者档案信息、食用农产品从入场查验到贮存、批发、零售的信息化追溯,推动了食用农产品排查管控调度机制、问题产品的快速精准反应机制的建立完善。
(三)“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分析预警一体化服务平台
2020年,我局按照统分结合、智慧精准的原则,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建成贵州省校园“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分析预警一体化服务平台。平台运用AI智能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视频的实时分析,对餐饮经营单位的后厨重点区域人员进出、厨师工作服穿戴和行为活动、鼠害等进行分析识别、跟踪报警、抓拍取证,全程无需人工参与。实现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截至目前,我省持证学校食堂19322家,已实施“明厨亮灶”19293家,覆盖率99.8%。其中,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10249家,覆盖率53%。省会贵阳市持证学校食堂1944家,已实施“明厨亮灶”1915家,覆盖率98.5%。其中,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1762家,覆盖率90.6%。我省持证学生集体用餐配送企业34家,已实施“明厨亮灶”34家,覆盖率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
贵州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最后一次升级改造由原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2019年1月份完成招标,需求止于2019年1月份之前。贵州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理念和技术架构落后,没有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没有风险分级管理功能,已经与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监管要求严重脱节,完全不适应新形势下新的食品安全监管要求。截至目前,全省有食品生产经营者88.87万户,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监管人员2000多名,监管对象多监管任务重而监管人员少监管力量弱的矛盾十分突出,迫切需要依托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实现监管对象精准化、监管责任网格化、风险预警智能化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我局2020年8月按程序向省大数据申报了《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相关监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需求方案》,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升级改造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目前项目立项,我局正在积极推进中。
(二)食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平台功能不足仍需完善
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系统不满足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对集中交易市场摊位管理、合同管理、合同到期提醒、进出场管理(地磅和收费)、卫生管理费管理、视频监控管理、视频监控预警等管理需要。进口冷链追溯管理系统中集中监管仓建设标准不统一,监管仓运行情况不能实时掌握。
(三)推进校园“互联网+明厨亮灶”存在困难
一是视频监控数据汇聚率低,全省学校总数26537所,视频监控数据汇聚到省平台的为4860所,平均汇聚率为18.35%。二是市(州)级校园“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采集学校名称以及校园供餐单位名称等数据不规范,数据质量不高,分析发现的问题无法精准分发到学校、校园供餐单位和监管部门。三是学校和校园供餐单位设备在线率低,全省平均在线率为49.23%。四是部分欠发达地区学校经费困难,缺乏“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资金支持,全面实现远程可视化监管的进程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食品安全是严肃的政治责任,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应当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我们必须积极适应食品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建设,将传统的监管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建成具有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一是加快升级改造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今年,我局在2020年申报的《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相关监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需求方案》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了《贵州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升级改造需求方案》,并已按程序报省大数据局。升级改造的内容,是建设满足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统一使用,业务功能覆盖基础档案管理、监管检查管理、风险分级和预警分析管理,实现监管对象精准化、监管责任网格化、风险预警智能化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通过升级改造后的监管系统,以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态度落实好“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二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平台。我局将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完善,深化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食用农产品的产地来源、票证查验等查询追溯等功能。不断发挥进口冷链追溯管理平台优势,采取“首站赋码、进出扫码、一码到底、扫码查询”的管理模式形成完整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链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
三是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应用。持续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组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配合教育部门不断提升我省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不断提升我省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成果运用和智慧管理工作不断深入,拓宽公众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渠道,积极推动“社会共治”。
2022年6月22日